《如何培养好习惯,去除坏习惯》九立读书会圆满举行
《如何培养好习惯,去除坏习惯》九立读书会圆满举行
洞察习惯,遇见更好的自己
为什么我们立志改变,却总在旧轨道上徘徊?为什么卓越的成效往往源于看似不经意的日常?答案,就藏在我们的“习惯”之中。
2025年9月20日,九立股份董事兼高级副总裁、九立公益学院院长杨建初老师,为九立全体同仁带来了一场关于《如何培养好习惯,去除坏习惯》的深度分享。本次讲座为我们揭开了习惯背后的科学面纱,指引了一条实现持久改变的清晰路径。
书籍介绍

书名:《Good Habits, Bad Habits: The Science of Making Positive Changes That Stick》
《习惯心理学》

作者:Wendy Wood
温迪 伍德
Wendy Wood 出生于英国,现为美国南加州大学心理学和商业的退休杰出荣誉教授。她从事习惯研究30余年,研究聚焦于习惯和态度如何指导行为,旨在探究人们如何更好地调节、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。
习惯再认识:超越意志力的科学新知

杨老师结合书籍内容,系统解析了习惯形成的科学基础:环境、重复与奖励是习惯形成的三大基石。他指出,依赖意志力改变往往伴随痛苦与反复,因其消耗大量心理能量;真正可持续的改变,源于对习惯“自动化行为模式”的理解与顺应。
Wendy Wood的研究表明,习惯形成依赖于“信号—行为—奖励”的循环机制。这一理论为习惯养成提供了全新思路,也呼应了《如何培养好习惯,去除坏习惯》中的核心观点。
环境设计
它是习惯的隐形触发器,“设计环境”远比“依赖动机”更重要,应善用环境推动力与摩擦力,助力习惯养成。
重复练习
在稳定情境下持续重复行为,是大脑将动作编译为“自动程序”的关键。杨老师提醒,不必追求每一次完美,重在保持“重复”的持续性。
即时奖励
即时反馈是习惯固化的核心。为长远有益行为(如健身、阅读)设计即时积极奖励,能高效“说服”大脑爱上新习惯。
从形成到保持:全方位掌控习惯之旅

对于习惯的保持与稳固,杨老师提出了三项关键策略:首先要主动优化环境,通过减少坏习惯的触发线索、增加好习惯的提示信号,从根本上塑造有利于积极行为的环境基础;其次要构建应对中断的自我调节,应当认识到习惯中断是改变过程中的常态而非失败,当面临压力感到紧张时,无需慌张,应相信已养成的好习惯本身所具有的支撑力,从而在中断后能更顺利地回到正轨。
最后,杨老师从神经科学角度出发分析习惯与成瘾的形成机制,强调切断环境线索是克服不良习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,我们需要重视并善用环境对行为的深层影响。

本次分享不止于理论,更是一场真诚的行动号召。杨老师鼓励大家将习惯养成的科学方法融入日常,从细微而重要的行为开始实践,例如在生活中尝试戒烟、科学减肥、坚持锻炼与阅读、减少手机使用等;在工作中培养“以终为始”的思维,养成会前准备、客户拜访规划、每日计划与时间管理等习惯。他进一步引导大家以习惯心理学的视角,重新审视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,揭示其背后“情境设计—重复练习—内在回报”的科学逻辑,从而在管理学与心理学深度对话的基础上,让每一个实践动作都承载理论的支持。
活动风采

本次读书会在热烈掌声中落幕。杨建初老师的分享,不仅带来前沿心理学知识,更赋予每位同仁一套可落地的自我赋能工具。
改变,不是意志力的苦撑,而是一场智慧的设计。将环境调整、重复行为和即时反馈落在一个又一个具体的动作中,让改变悄然发生、让优秀成为习惯。